<bdo id="fog0g"><span id="fog0g"></span></bdo>
  • <table id="fog0g"><option id="fog0g"></option></table>

    English
    企業新聞
    水德多聯網和多管采泥器助力“實驗6”采樣任務
    訪問數量:90發布時間:2021-09-14

    以下圖文內容均源自:澳門日報

    “實驗6”采海底沉積物


    微信圖片_20210914095414.jpg

    浮游生物采樣現場

    微信圖片_20210914095423.jpg

    科研人員處理三千五百六十四米海底沉積采樣



    “實驗6”采海底沉積物

    ——海上科考日志 (七)

    九月十三日,晴轉陰,風輕云靜。今天“實驗6”抵達中沙群島,這一帶水深近三千六百米的海域是B5預定的科考站位。這里海水清澈,能見度高,儀器在水下十米仍清晰可見。今天將迎來科考任務最繁重的一天。

    (“實驗6”科考船十三日電)

    本報特約記者 謝震霖 圖/文

    浮游生物采樣

    早上八時,右舷的次門吊開始施放,這是出海以來第一次進行浮游生物的采樣。這臺世界頂級的“浮游生物自動采樣器”,通過管狀結構的網衣框架和鏤空的網袋過濾海水。本次采樣設定的觸發取樣深度為四百米水深,上升過程中連續在水層中進行水平采樣和垂直采樣。開啟與關閉指令通過甲板控制單元和水下單元之間的單芯和多芯電纜進行傳輸。

    現場負責取樣工作是鐘福昌博士。他把網衣管的樣品送回實驗室后,就去了醫務室打點滴。原來這位“九零后”的博士能者多勞,一方面主攻海洋地質研究,另一方面兼管工程技術工作。因近日海上科考連軸轉,九月八日夜間冒雨作業,引起急性扁桃體發炎,醫囑必須輸液消炎。

    他在打點滴時給記者介紹,根據作業需求,這項采集將在暖渦中心的B5站位以及暖渦中心邊緣的B8站位進行,目的是關注單細胞浮游生物有孔蟲在上述兩種環境中,對水體溫度、鹽度變化的響應。

    提供科學數據

    中午時分,海況符合作業條件,已經等候多時的“實驗6”,今天將完成整個航次的標志性科考項目,即從三千五百六十四米海底處提取海底沉積物?,F場“多通道柱狀采泥器”由艉A絞吊按指令開始沉放,以預定下探速度漸漸向海底潛去,直到八根透明管狀觸底并成功采完海底底質。再經過緩慢上升,于下午四時,投放的可視化多管采泥器,順利地將水深三千五百六十四米處采集到的海底底質及水體回升吊至艉甲板??蒲腥藛T迅速為采樣管進行簡單封口、量尺與拍照,完成本航次最深海底層的一次采樣,為保證后續研究創造了條件。

    首席科學家杜巖認為,今天通過多通道柱狀采泥器的采集,用于深海微型和小型底棲生物等采樣與沉積物樣品的獲取,可采集到深海底層水和原位沉積物樣品,將為研究南海北部深海沉積歷史、底棲微生物群落構成、以及微生物活性功能物質提取提供寶貴的樣品和科學數據。


    本新聞圖文均源自:澳門日報

    原文鏈接:“實驗6”採海底沉積物

    无码久久

    <bdo id="fog0g"><span id="fog0g"></span></bdo>
  • <table id="fog0g"><option id="fog0g"></option></table>